有这样一个母亲,47个春秋立足三尺讲台耕云种月、无私奉献、广撒爱心,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和陕西省劳模、道德模范等30多项荣誉,两次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她用朴实的言行,带动女儿,感染世人,演绎人间大爱,使她的整个家庭放射着爱的光芒。
有这样两个女儿,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姐妹双双接过爱岗敬业、服务他人的火炬,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大女儿郭巧从警18年,创造“郭巧工作法”,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被称为警界雷锋;小女儿郭灵由一个厌学的“逃兵”成长为优秀学员、优秀班长、荣立三等功,她以母亲、姐姐为榜样,摸索总结出“郭灵护理法”,让失去生活信心的癌症患者燃起了生的希望。
有这样一个家庭,母女两代人共同坚守着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践行做好平凡小事,诠释人间真爱,传递社会真情。
这个家庭,就是被古城咸阳500多万百姓传诵、退而不休的老教师呼秀珍“雷锋式家庭”。
母亲的故事
如果我有一棵快乐草,我会把它送给你,希望你快乐;如果我有两棵快乐草,你一棵我一棵,我们都快乐;如果我有三棵快乐草,你两棵,我一棵,希望你比我更快乐。
呼秀珍,咸阳市道北铁中语文特级老师。
47年如一日,没请过一天病假,没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放弃过一个调皮生,没收过学生一分钱补课费。
“小小讲台47载,粉尘染得两鬓白,甘当黄牛勤耕耘,愿做人梯任攀登。岁月匆匆我匆匆,教书育人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师道漫漫献终生。”日记中,呼秀珍这样总结。
呼秀珍敢于教改,学生们称呼老师的语文课是快乐的语文课。《夜走灵官峡》她精心设计《放声讴歌铁路美》的演讲导入;《周总理,你在哪里?》她用黑幛、国旗以及哀乐布置教室。
1999年,已到退休年龄的呼秀珍,被破例延续三年。
48本认真工整的备课教案,18本教育教学剪贴集,上千封家长、学生来信,这就是呼秀珍所拥有的。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如果能将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对社会的贡献则是无限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拥有多少,而是对周围有着深刻、长远的影响。
2002年,呼秀珍从教师岗位退休了,一名特级教师有多种选择。
“年薪12万,有车有房,呼老师,西安高新学校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我爱我的学校,孩子们灿烂笑容给我一种力量,孩子们快乐成长,给我一种温暖。”她毅然接受本校邀请成为返聘教师。
“如果我有一棵快乐草,我会把它送给你,希望你快乐;如果我有两棵快乐草,你一棵我一棵,我们都快乐;如果我有三棵快乐草,你两棵,我一棵,希望你比我更快乐!”呼秀珍用寸草之心带给学生们无尽快乐。
呼秀珍爱学生,有口皆碑。
李鹏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一只眼睛的视力只有0.1。
“有谁愿意给这位新同学让一下座位?”第一排的8个学生齐刷刷站了起来!
“咱们建一个学帮小组,帮李鹏抄大字体的课堂笔记。”孩子们又是齐刷刷举手!
一次,看到报纸上介绍治疗视神经的最新信息,呼秀珍赶紧联系李鹏家人,推荐治疗。
三年时间,一摞摞抄写整齐的笔记堆满了书桌,一个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萦绕着孩子的心。
2012年春节,鹅毛大雪中,李鹏敲开了呼秀珍的家门:“老师,我结婚了,来给您磕个头。”
“快起来!孩子,真不敢!”
漫天大雪中,执拗的李鹏径直跪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那一刻,呼秀珍赶紧转身,刹那间,热泪夺眶而出。
呼秀珍说,我付出的一点点,收获的那么多,孩子们需要关爱,更渴望理解。
2006年11月,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呼秀珍承担了这份责任。
“我60多岁了,是你们的奶奶,我保证,咱们之间的秘密,不给家长、班主任、同学说,你们课间休息、放学后大事小事都可以来找我。”
“老师,他欠我3块钱不还,还说别人欠他5块钱呢,您说怎么办?”
呼秀珍哭笑不得,一边帮着调解孩子的“三角债”,一边小心地梳理。她知道,孩子们的心,还需要再靠近!
“老师,我想把爸妈买的练习册做完,可做不完,该怎么办?”余诚诚难过地哭诉。
“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多善解人意呀。只要努力了,爸妈就会理解的。”
“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天分比勤奋,不比一时比坚持。”呼秀珍这样鼓励孩子。
一名学生为即将到来的高考而焦虑。
“孩子,如果光想着考试,分数和名次会把你压垮,只要你送去的每一个黄昏问心无愧,你迎来的每一个清晨都会充满希望。”呼秀珍说。
“老师,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对我不好,凭什么呀!”
一个高中学生因早恋而苦恼。
呼秀珍开导,青春期朦胧的恋情是正常的,但正常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影视爱情是哈哈镜,不是教科书,理智驾驭,不沉溺,才能自拔。
青年教师黄鑫带了两个普通班的语文,压力大,吃不好睡不好。
呼秀珍鼓励她说,敢有作为,才有作为。你付出了,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并帮着她带班,代课。
“那年学校举行越野赛,呼老师帮着班里组队、训练,充满激情的动员、宣誓,我彻底折服了,学会了如何融入孩子们。”黄鑫说。
如今,像黄鑫一样,诸多的青年教师,都成了市区教学能手。
呼秀珍常说,人生下来有两只手,一只手接受爱,另一只手付出爱。教育,是一项要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工作,唯一的通行证就是真爱。
有人问她为什么那么快乐?
她回答:孩子们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
有人将索取看作自己的快乐。有人将付出看作自己的快乐。而爱的对面是更广阔的爱,付出的越多,那么这种爱将会被放大、再放大,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
女儿的心声
物质的给予是有限的,精神的感染是无限的,妈妈给了我成长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
呼秀珍影响着她的学生,也感染着自己的女儿。
“小时候,多少次梦里醒来,妈妈还在灯下改作业。别人感受的是温暖的怀抱,我看到的是妈妈的背影。”这样的场景,女儿郭巧一辈子都忘不掉。
两个女儿从小到大,作为母亲,呼秀珍没给孩子织过一件毛衣,买过一个玩具,过一个生日,做过一顿热乎乎的早饭。
郭巧说,妈妈过日子,俭朴、简单、不讲究。
一天晚上,呼秀珍手里领着6岁的郭巧、背着四岁半的郭灵去家访。
天黑了,爬着坡。一路走来,郭灵嘟着小嘴:“妈妈,我好饿。”“忍一会,马上就到了。”母亲哽咽在喉。当看到走得汗湿淋淋的母女,开门的家长吃惊得语无伦次。
家访结束,两个女儿睡得正香。
身为呼秀珍的学生,刘文静老师永远地记着这样的画面。那年,几个女生在呼老师家排节目,看到一旁的小郭巧,一个辫子高,一个辫子低,就逗她:“谁给你扎的,这么好看!”
“我自己扎的!”仰着小脸,小郭巧用小手挠着头,奶声奶气地回答。拉着孩子的小手,刘文静才发现,郭巧、郭灵,两个孩子的头发里长满了虱子。
40岁的呼秀珍中央党校的函授学习,整整三年时间,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起早贪黑,除了工作、照顾两个女儿,还要挤出时间学习,几十本书她字字句句都要反反复复才能记下来。
“妈妈陪我上一次医院,开一次家长会,当兵那天送我一次。”这是郭灵心里一直没有实现的三个心愿。
“您为什么会这么忙?”郭巧曾经也这样问妈妈。
呼秀珍说:“蒲公英妈妈老了,她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留下的,就是一把奋飞的小伞,还有她殷切的希望。”
其实,女儿是妈妈心中的宝,母爱一点都不少。
“物质的给予是有限的,而精神的感染却是无限的,我们很幸福能有这样的好妈妈。”母亲的耳濡目染,家庭的言传身教,让女儿们懂得很多。
干户籍内勤,妈妈教导郭巧,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办事的群众耍态度,要打心眼儿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你就当来办户口的是你的姨姨、舅舅,是你的兄弟姐妹,那么你就会热情、耐心。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一年基本上有半年时间要值班,吃住在所里,有时候忙起来连续几天几夜都睡不成觉。
“说心里话,有很多时候,自己也觉得实在是太累了、坚持不住了,但是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妈。她那么大年龄了,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从来没有说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我是年轻人,我有什么坚持不了的!”郭巧说。
从警十八年,郭巧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首届陕西公安“十大杰出人民警察”、2010年陕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1993年郭灵参军,训练苦,郭灵想“逃回”,甚至以死相逼,妈妈一天一封信。
在部队当打字员,不久郭灵萌生退伍回家做生意的想法,妈妈仍是一天一封信。
3年多时间,400多封信。娇柔的小郭灵成了优秀班长、优秀学员、四热爱先进个人。
郭灵说,我坚持的过程,就是妈妈鼓励我的过程,对我的爱是精神上的爱。
如今,郭灵从一个娇柔的小女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正营职军官,入伍五年三次得到嘉奖,四热在护理岗位摸索总结出“三亲”、“四一”和“五个心”的郭灵护理法,承诺卡、温馨卡,2011年,在党群工作中荣立三等功。
当秋风吹来的时候,女儿带着母亲的希望,撑开奋飞的小伞,在广袤原野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不仅是一种基因遗传,更是一种信仰传承。
爱的交响乐
一个人的爱是博大的,一个家庭的爱是温暖的,一个社会的爱是和谐幸福的。
教好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
呼秀珍眼里,家长学校联系着家庭和社会,是放飞孩子希望的平台。
整整8年,她集中授课63场次,听课家长30500余人。
一位家长来信说,如果我的孩子成不了一棵大树,就让他成为一棵小草吧,同样能给春天带来一抹春色……
整整8年,她参加中小学素质教育宣讲团、师德巡回报告团,编撰《放飞希望》一书,唤起关注教育关注孩子的共鸣和希望。
到2011年,呼秀珍为群众义务讲座406场,15万多家长聆听了她的报告。
她说,如果人生是一条河,我愿做一条爱河,爱河的水流淌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学生卜允中的家长清晰地记得,那年,商洛地区遭遇了洪灾。
一天,正上初一的孩子放学回来,进门就喊:“妈妈,咱买箱矿泉水吧。”
“家里不就有矿泉水吗?”母亲不解地问。孩子扬起小脸回答:“老师说商洛的灾民现在最缺饮用水,我想给他们捐一箱水。”
当孩子抱着一整箱水从商店出来,由于心情急迫,四个台阶竟一步跨了下去……
双手和两个膝盖磕破了,一瓶瓶矿泉水滚了一地。孩子满眼噙着泪水,咬咬牙爬了起来,赶紧去捡矿泉水。
听说娃是要为灾区捐水,商店的老板几步上去握着孩子两只流着鲜血的小手动情地说:“乖娃呀,你别动,叔叔再给你一箱水。小小年纪,都有这样的爱心,我们咋能无动于衷呢!”
如果说身为母亲的呼秀珍向社会传递着一颗仁爱之心,那么,在家庭这个集体里,这样的传递同样光芒四射。
从警18年,郭巧时时处处以母亲为参照,任派出所户籍内勤,她相继推出了“三亲”、“四一”、“五不让”和“六个心”的“郭巧工作法”;任派出所教导员,她推出“四化”思想政治工作法,“4S”户政窗口精品服务,“一二三四”校园警务工作法和“五警联勤”的工作模式……
2009年,郭巧倡导的“爱心警务室”、“志愿者服务队”、“爱民服务队”相继成立。150多名志愿者和40多名民警和辅警,活跃在160余户孤寡、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残人员和困难军烈属中。
低保户白咸林,父母双亡,孤身一人,下半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每个周末,郭巧和志愿者们帮着扫卫生、洗衣做饭、推着他散步,逢年过节,再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帮他粉刷房间,他那小小的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去年二月二,出差在外的郭巧挂念在心,她给志愿者来电话:帮白大哥理个头吧,让他清清爽爽过节。“我都半死不活了,这么多人还想着我,知足咧!”白咸林对郭巧说:“如果哪天我悄没声息地走了,别忘了把我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也作点贡献。”
在郭巧的志愿者服务队里,古渡中学的教师志愿者,主动担负着困难儿童刘影影、刘国强姐弟俩的家教和心理辅导。
“让孩子上学的路,不再遥远。”志愿者团队有着共同的心愿。
姐姐的事迹是榜样,妈妈叮嘱是关怀。
分配到解放军307医院,妈妈给郭灵写了信:“手,是听心使唤的,护士的心是天使的心。你热情的笑脸是春风中的白云,你温柔的双手是美丽的白鸽,送去的是真情,托起的是希望。”
住在22床的病人赵园,身患肺癌,家境贫寒,整天愁眉不展。护理中,郭灵留了心。
一天,病房响起充满情感的朗诵:生命如花篮,面对一次次刺入心灵的痛,我们权且把它当成是上帝的一次考验吧,让苦难成为生活的插曲……
听着听着,躺在病床上、一直盯着天花板的赵园泪流满面。“我想吃饭!”他开了口。
这篇《生命如花篮》的文章,郭灵特意从报刊上剪下来读给他听,并把《癌症病人饮食指南》等文章一一剪贴好,反复给他读,给他讲。
一旁护理的赵园妻子大冬天穿着破旧单薄的衣衫,郭灵就把一件新毛衣塞在她手里:“大姐,穿暖和了,大哥治病也安心。”
出院那天,面色红润的赵园和妻子紧紧地拉着郭灵,“妹子,你心灵手巧,真是个好人。”
在作为丈夫、父亲的郭士成看来,对妻子呼秀珍和两个女儿,最大的褒奖就是默默地支持和鼓励。
身体不好,他不愿一丝麻烦亲人,有事尽量自己办。他说,女儿们对他少了一口饭,一声问候,一段照料,就会有更多的人享受这份温暖。
“姐姐就是我们一家的榜样,她时刻提醒着我,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2002年,呼秀珍的弟弟呼兰忠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弟媳也先后被评为国家纺织部门优秀设计者。
人们说,这样的家庭,沿着时代烙印,以平凡简单的执著感动咸阳;
人们说,这样的母亲,秉承雷锋的精神,用快乐温暖童心,用幸福播撒亲情,用爱心传递希望。
这,就是呼秀珍和她雷锋式的家庭,在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