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作风建设对密切联系群众的深刻的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是练的“内功”。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对党的作风建设一以贯之,非常重视。在建党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必须树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新作风。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而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贪污腐败;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新时代背景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今天,传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进入了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好党的三大作风,已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并应在实践中加以认真落实,具体应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争做学习的典范。共产党员要做学习的典范,就是要在学习的意识、目的、内容和方法上多思考,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将学习和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运用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迎接新挑战;二是要努力争做标杆和骨干。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务实高效的作风,既要奋勇拼搏,成为本岗位的业务技能标兵和骨干,又要处处带头,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带动其他人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三是要争做维护正能量和拥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楷模。在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多方面共产党员要首先经得起考验,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四是要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光有觉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讲政治、知敬畏,知法、懂法不犯法,努力维护好法律的尊严;五是要争做服务群众的先锋.到群众中去,服务群众,不断维护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密切联系群众,从根本上讲是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